苏州园林绿化管理局-首页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续写园林保护新篇章——论新时代园林人的“初心”
来源:苏州市沧浪亭管理处、青少年天文观测站联合支部 戴静
时间:2019-11-25 09:19
访问量:

坚守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能,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软实力”已然是一座城市真正的实力所在。因此,作为一名苏州园林工作者,我会充分践行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续写园林保护新篇章,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一、 回望来路,不忘初心。

初心与使命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苏州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历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园林人切实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大文章,开创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局面,为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苏州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的经典,更是苏州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品牌。迄今为止共有108座园林纳入《苏州园林名录》,使苏州城重现了“百园之城”的盛景。随着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苏州园林”正式迈入“园林苏州”的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保护、利用、创新,当代人应当有所作为。新园林人要牢记使命,以更高标准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努力推动苏州园林保护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 树立担当,牢记使命。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苏州园林发扬“拼上、靠上、豁上”精神,着力推进园林保护、修复、开放,加快实施“苏州园林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相继修复重建了五峰园、畅园、可园、朴园、柴园等11座古典园林,并对社会开放。其中,“苏州园林可园修复项目”于2019年荣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这是苏州园林首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类大奖,也是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由政府间国际合作组织颁发的最高奖项,更是苏州园林保护史上的又一段佳话。苏州园林人以担当诠释初心,充分践行园林保护与管理的使命,已然成为引领全国园林保护的新标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切实做好园林群体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大文章,进一步焕发苏州园林的新活力。

三、 加强保护,传承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经过一代代园林人的不懈努力,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逐步实现了多平台、多方位、全视角的立体格局,文化遗产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近年来,苏州园林积极搭建园林文化展示载体,倾力打造“园林+”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活化利用遗产资源。沧浪亭顺应“全域旅游”发展趋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思维方式,创造性的推出了浸入式园林昆曲《浮生六记》和“非遗进世遗”主题展览等一系列的园事活动,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认可,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新园林人正是本着继承以发展、延续而创新的宗旨,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将园林文化精髓贯穿于工作中,突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最大限度实现其遗产价值。 

初心似锦,使命生芳。如何把苏州园林这门综合性文化艺术与城市深度交融,是我们这代园林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此,我们要围绕“大园林”发展导向,立足园林而又超出园林,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园林特色的“苏州模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风采。


相关稿件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