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苏州市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办公室公布“2024年苏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市湿地站申报的“数字赋能精细化管理,智慧提升乡村湿地保护成效”案例成功入选。
苏州市河湖纵横、河网密布,乡村湿地星罗棋布,它们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与本地的农业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相连,深深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方式之中。2024年,苏州湿地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多功能、全天候、全覆盖的湿地管理监测体系,赋能乡村湿地数字化、智慧化管理。一是协同管理,实现监管减负增效。乡村湿地监管点多面广,系统接入高清视频,并开放村民巡护渠道,形成“人-地-事-物”多维要素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重点区域实时监管,次重点区域村民巡查,已收集处理日常巡查数据19412条,显著提升动态监管效率。二是可视化联动,实现资源智慧管理。利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形成乡村湿地一张图,包括湿地资源图斑、基础影像等各类图层25个,归集湿地资源图斑16余万块,初步形成湿地资源数据库,有效提升乡村地区湿地数字化监管水平,促进智慧乡村生态保护利用。三是多元数据,实现湿地健康感知。接入水质、气象、鸟类等自动监测设备,辅以人工监测,对湿地资源、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等要素进行全面监测感知。已归集湿地野生鸟类观测数据39235条、湿地水环境监测数据8192条,湿地气象监测数据29622条。结合数据分析模型等手段,研判湿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遏制乡村湿地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