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绿化管理局-首页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新时代园林人
来源:苏州市天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唐悦
时间:2019-10-29 20:35
访问量:

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形势下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有力举措。今年恰逢祖国母亲七十华诞,我作为天平山党支部的一名预备党员,一名新晋园林人,也想谈一谈我与苏州园林的初心故事。

2004年的初夏,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纷至沓来,每每我放学,总能看着一船船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外国友人来旅游观光,他们坐着游船和岸边的我们挥手致意,而我和我的同学们也用蹩脚的英语和他们打着招呼。12岁的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是园林这张美轮美奂的城市名片,让我的家乡苏州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心之所向的旅游胜地,这足够让我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感到无比骄傲。12岁的我自此结下了与苏州园林的不解之缘。

12岁,我进入范仲淹昔年创建的苏州府学旧址上求学,与沧浪亭、苏州文庙比邻,入学伊始我们的校史馆馆长就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由来,根据明代大儒王鏊《姑苏志》记载:北宋景祐年间范仲淹回苏任职,风水先生为其选定了一处卧龙街边(今人民路)的风水宝地,在此建宅,便可福延子孙,卿相不断。范仲淹听后却说:“与其让我范家一个家族荣华富贵,不如让这里多出人才,让大家一起荣华富贵。”随后,他便把这块地捐了出去,修建了苏州府学,还请来当时的大教育家胡瑗来这里教学,为苏州培养人才。史籍上便留下了:天下郡学莫盛于宋,然其始衣于吴中,盖范文正公以宅建学,文教自此兴焉”的佳话。姑苏之文脉也正如范公当年所期望的一样繁盛千年,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之乡。

范公捐宅建学的故事对我的成长道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6年的求学之路,正是这位古圣先贤的身体力行,教会了我努力去做一个胸怀大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

毕业后,出于对园林的儿时情怀和范仲淹先生精神的敬佩,我如愿进入天平山景区工作。天平山曾是范公“退而求其次”的祖茔之地,千年来承载着范公“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之中我了解更多范公的生平,更让我觉得范仲淹之所以能名留青史、垂范后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口中“古代好干部典范”,靠的不仅仅是他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操、兼济天下的广阔胸怀,还是他划粥断齑、焚膏继晷的勤恳治学,更是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而这恰恰与习总书记对党员开展工作的要求不谋而合。

我们景区于1954年向公众开放开放,1980年起作为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天灵景区的主要景点重新规划建设,逐步修缮恢复了天平山庄、忠烈庙、范坟、童梓门等历史景观,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靠着几代园林人的共同努力,天平山景区才有今时今日展现在游客面前的美丽风景。作为一个园林人,我遗憾于没有机会参与前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凿荒之行,如今的天平山景区已经是山明水秀、粉墙黛瓦、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城市山林。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何在传统手艺逐渐失传的当下,做好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古树名木的维护保养、历史景观的进一步恢复、厅堂陈设的摆放设计,便成了我们这代人需要努力学习去克服的难题。

曾经有一位参与拙政园修复的老先生对我说:“做园林很难,因为其讲究施法自然,做有历史的园林更难,因为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旦历经了历史的沧桑,就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唯有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尽一己绵薄之力,将这无言的历史传承下去。”这段话成为我入职以来高悬于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告诫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存有敬畏之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像范文正公一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做好古建筑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以工匠精神的标准要求自己,择一事、终一生,做好景区历史文化的看门人,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园林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