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绿化管理局-首页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苏州园林 > 园林文化 > 人与园林
林则徐、俞樾题词沧浪亭
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时间:2020-03-13 09:00
访问量:

地处苏州城南的沧浪亭作为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是五代广陵王钱元镣的近戚,吴军节度使(统辖数州军事、民政、财务,位高权重)孙承佑的池馆,百年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文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吴中,见孙氏遗址高爽僻静,流水萦回,遂以四万钱购得。并在北倚之地筑亭,因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而取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自后他潜心读书,发愤歌诗,其中与欧阳修对吟的联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被人们广泛传诵。

进入沧浪亭抱厦三间的碑石厅,出厅,主景山隆然横卧,黄石抱土构筑,带来了真山野林之趣,据考证还是宋代遗物。西南石壁陡峭,山下凿池,临池立大石,镌刻俞樾篆书“流玉” 两字。俞樾(1821—1906),字荫甫,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仕翰林院编修、外放河南学政。事隔两年遭“出题试士,割裂经义” 弹劾,“削职归田”,寄寓苏州,闭门潜心著述,学识广博,为晚清朴学大师。他主持过苏州紫阳书院,号称“门秀三千”。同治十三年(1874)购得苏州城门内马医科(巷)大学士潘世恩故宅西废地,创建宅舍,取名“曲园”。俞樾在苏州古典园林题额众多。沧浪亭所题“流玉”,对景物作了抒情写意式描写:流水下聚,汇入清池,水碧如玉,犹如高崖深渊之景,又与园外水面呼应。苏州寒山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的诗碑,也是俞樾在86岁逝世那年所写。俞樾善以隶笔作楷书,古雅拙朴。

沧浪亭园内南端有石屋两间,横额石刻“印心书屋” ,取自《传灯录》:“衣以表信,法乃印心”的佛家语,清道光帝御书,为巡抚、两江总督陶澍所建。史料记载,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陶澍受道光帝召见。道光帝得知陶澍幼年学于家乡水月庵,庵前有石门潭,潭心有石,方正如印,名印心石,署书室为印心石屋。道光帝御书“印心石屋” 四字赐之,字高六寸。陶澍十分珍视,刻石于家乡、苏州沧浪亭等十余处。印心,表示心心相印,信任之至。石屋内设置石凳,屋前砌假山,围成小院,洞门上刻“圆灵证盟”四字,系林则徐所书。所书四字取自宋吴郡太守谢庄的《月赋》:“柔雪凝,圆灵水镜”之意,指在月光朗照下,地如雪凝,天如水镜。圆灵,指天。证盟,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其意为天如水镜可以作证。佛教徒喜欢用月亮作为禅理的某种意象,其意与印心书屋有关。林则徐(1785—1850),号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土,历任巡抚、总督,民族英雄。他在苏州任职前后近七年。善书,法欧阳询,工小楷,据说在职期间求题咏的人踵接不暇。有人认为林则徐在此题字表明,其任江苏巡抚之时,面对官场腐败,贪赃枉法,常因权力所限徒叹奈何,曾手书“制怒” 两字匾额悬于听事之堂,而林则徐在沧浪亭所题这四个字,正是表露了他时常处于无可奈何的内心世界。

相关稿件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