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绿化管理局-首页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苏州园林 > 园林文化
待霜亭
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时间:2017-05-11 09:00
访问量:496

待霜亭草书匾额:

待    霜

    译意:等待下霜。

    作者:款署“徵明”,系仿文徵明体。

    简析: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桔》诗歌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诗意。洞庭山产橘,待霜降始红。此地原植柑桔数本,王右军《黄柑帖》亦云“霜未降,未可多得”。以“待霜”名亭,含蓄而发人遐思。本意点出橘红时的佳境,霜降橘始红,所以

必须“待”之。亭在池西土山之上,四周夹种橘树,更有乌柏成林。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曾云:“倚亭嘉树玉离离,照眼黄金子满枝。千里勤王苞贡后,一年好景雨霜时。向来屈傅曾留诵,老去韦郎更有诗。珍重主人偏赏识,风情原许右军知。”洞庭出产之“贡橘”,是

用来“千里勤王”的。以花木题额,自有一股苍莽青翠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神爽。

   待霜亭旧联:

葛巾羽扇红尘静

紫李黄瓜村路香

    译意:头戴葛巾手摇羽扇人世真清静;紫色李子黄色的瓜,乡村小径瓜果飘香。

    作者:款署“瓶生翁同稣”。清翁同稣,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常熟人,咸丰丙辰状元,官至大学士、曾为同治、光绪皇帝师。

    简析:翁同稣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开缺回籍,静居禅悦,他在老家虞山鹁鸽峰祖茔旁的瓶庐山庄,过着“日临得碑帖,夜读《法华经》”的隐居生活。“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尊卑共服;“羽扇”,鸟毛所制的扇子。宋苏轼《犍为王氏书楼》:“书生古亦有战阵,葛

巾羽扇挥三军。”此指名士的穿戴。“红尘”,佛道等家称人世为红尘。“葛巾羽扇”,风雅闲散之致,此葛巾羽扇之人,实翁同稣自谓,因退出政界,入了清静之地,故感到人世间一片静谧安逸,“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更重要的是“心远地自偏”,很有点佛教禅味,是翁同稣退出政界后的一种特有心态。对句咏优美的田园风光:瓜果累累、香飘村路,田园村舍似乎都沉浸在花果的海洋里,一片牧歌式的宁静。寄蕴了撰者林泉隐逸之意,也表达了对自然山水园田的热爱之情。

相关稿件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